close

2009.1.16徐正光總召集人演講 昨日(1/16)學院總召集人徐正光老師,在文物館進行一場講座,為工作人員和學院志工及民眾講一場客家文化傳承的意義。下午則是前往旗美社大,認識台灣第一所農村型社大的經營智慧,並拜訪旗美社大校長同時也是學院顧問鍾鐵民老師。一整天下來收穫滿滿,相信對學院未來的經營方向和工作人員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。

徐正光老師說,客家人以稻作為核心的文化,發展出了獨特的物質和精神文化。從這些生活文化中,可以看出客家人注重教育以及強調忠義的目的。他說,客家人的生活環境比較清苦,爭取生活的資源不易,因此總是鼓勵孩子多讀書,透過官方制訂的管道找到工作,離開辛苦的農耕生活,尋求其他的生活方式。過去,有科舉制度,因此許多客家庄的子弟成為進士、舉人,而現今則是進入公家部門,擔任公職者眾。為了解決生活困境,因此造就了客家人強調忠臣孝子、鼓勵讀書的緣由。

徐老師認為社會的發展不能忽略社區鄉村自發的文化,以六堆地區來說,六堆客家人注重以家族為單位的社群發展,家族會集體進行產業活動,會因祭祖而成立常會,更會編纂家族族譜,撰寫地方誌。

鄉村在多年的發展之下,發展出了獨特的生活智慧。徐老師說,鄉村的耆老、文獻甚至居民都可以提供很多生活的智慧,用以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,然而政府官僚只仰賴科技來解決,卻不願下鄉去問,讓很多過去租先的智慧在歷史的過程中遭到忽略。例如遇到了缺水的問題,卻一心只想著蓋水庫,而忽略了過去客家庄的水圳埤塘文化。

他認為,學習不只是在教室裡頭,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庄頭,每一個庄頭裡都有不同的智慧。例如佳冬靠海,看事情的角度就包含了海的角度。

因此,徐老師鼓勵大家要了解過去的生活,要親自去看,到各個村庄去認識我們居住生活的環境。先從自己的生活去學習,從自己的家族史去看我們生活所在地的發展。大家可以來寫村史,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寫,就能夠完成村庄的歷史。生活學院的目的,就是讓我們從自己的生活中去學習,大家互相交流,客家精神與文化可以藉此長久傳承下去。

更多徐正光講座照片,以及我們參訪旗美社的照片,請看相簿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oud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