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武山下的小奧運-六堆運動會

「六堆」並非地名,它是原高雄縣、屏東縣客家聚落的統稱,最早起源於民間為求自保,因而發展出地方團練性質的特殊組織,用軍事行動來捍衛鄉梓。根據文獻記載,「六堆」的開端是源於清康熙20(西元1721)抵禦朱一貴之亂而形成的民團組織;也有人認為,在清乾隆51(西元1786),林爽文、莊大田之亂時,下淡水溪客庄分配人員及食物,推舉各地領導者及總領導者,將各地武力冠以前、後、左、右、先鋒堆,以忠義亭所在為中心向下淡水溪的方向命名,因而有「六堆」之名。

        平日,六堆民眾對身體鍛鍊和體育活動即十分重視,若發生動亂,便集合各堆的武力出動作戰,稱為「出堆」。而「六堆」這個軍事團組織,維持了相當長的時間,直到日本統治台灣時才告結束。民國37(西元1948),經六堆仕紳大力支持,召開「六堆愛國聯誼會暨首屆運動大會」,這是六堆運動會的鼻祖。民國38年政府遷台後,宣布戒嚴,六堆人士不想挑起族群敏感問題,於是停止了「堆運」,改以各種球類競賽聯誼彼此。

        從民國37年首屆舉辦到今年第48(西元2013),從裁判到選手,不限客籍、不分族群均可參加,比賽內容有正式運動,也有傳統民俗趣味競賽,因而有「大武山下的小奧運美譽」。

        客家先民來台的歷史,最早大約可以推溯到明鄭時期,據說他們最早來到南部的濫濫庄開發(位於現今的屏東縣萬丹鄉四維村),一直到清康熙35~36(西元1696-1697),開始出現較大規模的客家移民潮。

        人數越來越多之後,先民開始往四周探勘,主要的路線有三條:中路的開發,主力從麟洛河到潮州附近,再往上前進到了五魁寮溪,拓墾了竹田、萬巒、潮州、內埔等地;南路的開發,主力從東港溪到溪洲溪流域,開墾了新埤、佳冬;北開發最晚,一部分沿麟洛河來到麟洛與長治兩鄉,另有一部分人則前進隘寮溪南岸的里港鄉,並繼續前往原高雄縣的美濃、杉林等地墾荒。

今年第48屆六堆運動會輪到內埔舉辦,3月23、24日於內埔國中舉行,詳細活動訊息請上官網查詢http://liudui.info/index.html

P.S. 我們客家文物館今年也有參加喔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oud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